【投票】鹿港大富翁(葫蘆問)

2011051210:00

我喜歡(古)的東西
買了一張很玄的葫蘆問
找了以下相關的網路資料
看也看不懂如何玩
改天有空再研究一下
這是鹿港特色的東西
光是這些圖騰就吸引了我
不貴...30元啦




葫蘆問鹿港街坊流傳口訣

二驢‧三矸仔‧四乞食‧五雞‧六貓‧七賓‧八鯉‧九肥‧十浸‧十一吉(孽)‧十二葫蘆顛倒縮(第一循環的口訣)
緣起 鹿港舊時有種與大富翁相類似的棋盤式遊戲稱之為葫蘆問。
在螺旋狀的紙圖內有四十七種民間故事中所流傳的吉祥圖騰,除了中央終點的南極仙翁之外,其餘的圖案皆為兩兩相對的關聯圖形,內容多與吉祥或八仙傳說等故事有關。
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非常簡單,首要道具當然是葫蘆問紙圖,兩個骰子,以及遊戲人數所需的角色代表物:可以是硬幣、飾物等任何可以放在圖案上的小東西,遊戲者輪流丟擲骰子,以骰子上的點數在紙圖上由最外圍的起點一路朝終點南極仙翁的中央位置前進。
在這裡有一個遊戲的重點,就是所丟擲骰子的點數不等於你在紙圖上所前進的步數。
嗯??有奇怪吧!什麼意思ㄋㄧㄝ?我們用第一循環的口訣來解釋葫蘆問的遊戲精要所在:
二驢‧三矸仔‧四乞食‧五雞‧六貓‧七賓‧八鯉‧九肥‧十浸‧十一吉(孽)‧十二葫蘆顛倒縮‧(第一循環的口訣)
第一循環口訣代表第一次丟擲骰子時所可能出現的點數,而葫蘆問的遊戲規則是當你擲出點數後就地前進到所擲的步數位置上時,就必須往所在位置上的對應圖案(點)上做跳躍的動作,所以當你擲出兩點的時候前進了兩步出現的圖案是驢子,然後跳往第十四格相對應的驢子圖案;
而擲出三點前進後,則跳往第十二格相對應的葫蘆圖案;
相對的擲出十二點,則只前進了三格;
擲出四點,則跳往第十五格柱著拐杖拿著酒葫蘆的乞丐圖案上;
擲出五點,則跳往第廿格相對應的大公雞圖案;
當你擲出十點的時候,所跳到的對應圖案是第一格的兔子上,所以口訣說「十浸」,口訣中的「浸」在台語發音的意思是杵著不動,因為還在起點區域所以就乾脆不動而稱「十浸」,口訣中又有稱「浸九無走」,因為一點再加上九點還是十點,所以還是原地不動因而稱之「浸九無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你根本就動彈不得;
還有「九肥」,當你擲出九點時,所跳到的對應圖案是第三十七格手執巴芭蕉扇的肥佬,距離終點只剩餘十步,因此口訣中有「肥十拿來食」,再擲個十點或以上的點數就抵達終點而成為贏家。但是在遊戲的過程中不可能每次都運氣如此之好,也有可能你是辛辛苦苦的由起點慢慢的走進來,到了第卅七格又掉外圈的第九格,那可真是令人扼腕ㄚ。
狀況規則 葫蘆問遊戲適合多人參與,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感覺上就比較差點,五、六個人時最熱鬧,在遊戲進行中每個人進進退退的走來跳去,這時候就會有頂位的狀況發生。例如:當有人一開始擲出八點的鯉魚而跳到第廿二格的對應圖案,接著的人也是擲出八點,那麼第二位在跳往第廿二格時則將前一位玩家擠回第八格的對應位置。這是葫蘆問最為有趣的狀況規則,只發生在跳耀位置上而不是所擲出點數上。當第三人同樣擲出八點踩在同一位置上時,即產生所謂的『三打不成』,此狀況發生時即判和局重新開始。
歷史背景 葫蘆問在早先的年代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農曆過年的春節期間,早期台灣的社會狀態單純,娛樂場所以及種類不若現代社會那麼多樣化,日據時代以前也不盛行玩麻將,也沒有樸克牌,這樣的遊戲又適合全家老小一起玩樂,而很重要的一點是葫蘆問的前進口訣是經由口耳相傳一代代所延續而來的,在遊戲的過程中每擲出點數後,就根據所在的圖案配合點數有著一句口訣的指引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這些口訣多半因為年節期間而帶有吉祥的意思、詼諧的、俚俗的,甚至在長輩與小孩一同遊戲時,根據口訣的故事背景稍加講述,也是一種機會教育,而使得晚輩們比較容易受教。